似乎不大能跟1872年馬偕博士初登陸時的滬尾產生連結.
這次的目的地是父親的母校淡江中學. 提到淡江中學,就不能不提到馬偕博士.
淡水的教育、醫療、生活….乃至於整個北台灣的教會文化都跟馬偕博士有關.
馬偕博士1844.03.21~1901.06.02,蘇格蘭裔加拿大人,
漢名偕叡理(Rev. George Leslie Mackay)因其宣教上之成就獲贈神學博士,
而稱馬偕博士. 大半生奉獻給淡水,娶台灣人為妻,育有一子二女,
在淡水落地生根,死後葬在淡水,一生以淡水人自居.
清末淡水民風閉塞,教育極不普及,馬偕博士深感興建新式學堂之必須,
故回國募款,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的鄉親熱情捐助,為了感念鄉親的熱心,
因此以「Oxford College」為校名,中文名為「理學堂大書院」,後人稱牛津學堂.
此校乃馬偕博士親自設計督造,也是台灣神學院、淡江中學、真理大學….等學校的發源地,
對淡水地區的教育有卓越的貢獻.
淡江中學是在1914年由馬偕博士獨子偕叡廉創立(並任首任校長),
暫以牛津學堂為校舍,直至1925年6月八角塔校舍完成,
才從借用了11年的牛津學堂遷移至真理街26號現址.
從此以後,八角塔成為淡江中學的精神象徵.
走在一百多年前馬偕博士踏過的土地,想像著一個留著络腮鬍的老外急切的跟牧童學台語的模樣.
馬偕博士不畏文化及語言的差異在異鄉耕耘三十年.
他的努力沒有白費,而且他所播下的種子也逐漸在台灣綻放美麗的花朵….
馬偕精神不朽!





.jpg)













哇~~
回覆刪除拍的好美喔!!
感覺像置身國外!!
呵...想再得到明信片嗎?
回覆刪除這麼多美麗的照片,真令人賞心悅目!!
回覆刪除好久没有幫我們拍照了,很懷念ㄋㄟ...
Sandy,
回覆刪除原想在這個暑假邀大伙兒一起上山採水蜜桃,
無奈,我那可惡的頭路,假很難喬,只好暫時作罷.下回聚會帶相機去如何?
吼!都是為了那美麗的相片,我跟小豬的友誼都遭受到考驗了!下次記得不要只印一張啦!搶照片搶到都沒食慾了,足累耶內.(比起大陸行照片沒人要看,唉!吾深感哀悽內)
回覆刪除吼)))))))))))
回覆刪除難得小豬比較美一點,就模糊了,真不知是否有偏心呢?PS.有沒有聞到很濃的醋味
我可沒搶喔!只是不給看,因為某人的貪念很可怕的耶!!還嫌我對她不好,天理何在...ps.不用再洗,只要給我碟就好,3Q
開心開心^___^
回覆刪除收到明信片囉!
真想幫你投稿ㄋㄟ!
順便宣傳一下~~
我們家Amy上報囉!!
不曉得birdy姊姊有沒看到厚??
賴s,小豬~
回覆刪除其實妳們的友誼從翠庭介入後就面臨考驗了!(呵,開玩笑的啦!)
20年的友誼應該情比金石堅才對!
這回的照片因是龜爸爸的母校,連他老人家都感觸良多.....
不要再搶了,這回是小龜的錯,
每人都有一張碟.
lulumi,
心有靈犀耶,
Amy的報紙掃描檔已在今午寄給birdy了.
搶照片........隨在搶
回覆刪除好險沒我的事 我只是路人耶 !
蜻蜓,
回覆刪除當路人不加入混亂的局面相當好,
可是,當然要搶小龜才有榮譽感呀!
呵呵....